1.怎样驱散雨水
2.二战中苏联是如何抵抗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三年的围攻的?
今天的天气真冷啊!“冷啊!冷啊!”大雪纷纷扬扬,路上的行人一边搓着冻红的耳朵一边“咯——吱”“咯——吱”的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家赶,脚步匆忙急促。老人们蜷缩在火炕上,紧锁眉头,不停的絮叨着:“这场雪什么时候能停啊!”狗伏在狗窝里,蜷成一团,鼻子上已经结了一些很小的冰粒。房子、树木全都披上了一身“棉袄”,巍然矗立。麦苗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潺声,结冰的河面上也盖上厚厚的“棉被”~
怎样驱散雨水
12月初的天气,北方气温骤降,帝都零下10度的气温也让老埃即使在手套重靴地束缚下依然“冻手冻脚”,但是低温也冷却不了我们爱车的心。在近期和车友们的交流当中一个熟悉的“小家伙”跃然纸上。
“小家伙”的称谓来自俄罗斯,说起这个车型,作为紧凑型的SUV在俄罗斯销量和口碑一直都不错(近年的召回另说),并且评价一直很高,在2013年俄罗斯汽车刊物《Klaxon》举办的“Golden?Klaxon”车型评选中荣获“2013年度最佳紧凑型SUV”奖,这一奖项在俄罗斯的汽车领域评选极为苛刻,能够获此殊荣,说明森林人是非常受俄罗斯人欢迎的。
“小家伙”就是因为其紧凑的车型而又没有压迫感的空间而由来的昵称。俄罗斯人周末有举家前往郊区小屋郊游的习惯。一辆能够让一家3-4口乘坐的可以携带轻便郊游装备的小型SUV,性价比是他们所看重的。而对于身材高大,且在冬日里“重装重甲”的俄罗斯人来说,森林人的体格也确实是“小家伙”。
此处要说的是:俄罗斯人追求的性价比和我们国人不太一样,对森林人的需求也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一起来说说。
1.?气候因素:俄罗斯绝大多数领土属于北温带气候,温差较大,1月份的温度基本上是在-1--37度。汽车具备相应的耐寒性就凸显出来了。并非森林人做了特殊的防寒处理,而是在俄罗斯为了满足周末短距离郊游的需求,车上一般都会携带帐篷,小工具,雪具,甚至游湖的小船,还有应对冬季和寒冷空气的相关物品等等。一年内换装冬季胎的时间也比较长,综合各方面成本,一辆性价比极高的SUV是很受俄罗斯人青睐的。
2.?环境因素:俄罗斯地广人稀,莫斯科和地处欧洲的几大城市集中了俄罗斯80%的人口,而仅就莫斯科而言,森林覆盖率高达40%,也就是说你在城市里开车放眼望去全是树。无独有偶地让森林人这个小车的名字实至名归。而森林人名副其实的城市越野性能也是最适合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典型俄罗斯城市。
3.?人文因素:俄罗斯人同样对于机械有着狂热的追求,不同于美日德的改装风格,俄罗斯人有自己对车的见解。其实也源于对水平对置的喜爱,对全时四驱的需求,还有大刀阔斧的改装风格。俄罗斯人愿意玩车,有特点的车就更喜欢,现在能玩的水平对置只有保时捷,斯巴鲁,从成本上考虑上讲,还是斯巴鲁吧,何况保时捷也没有水平对置发动机的SUV。另外就是硬派越野的需求,战斗民族的简单粗暴使得森林人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也是很合适的,想装点什么,直接动手,在俄罗斯人手中,也一定能装得上。
4.?价格因素:森林人在俄罗斯卖得很便宜,基本上落地价折合人民币也就19万多点。在国内咱先不说配置上会不会被魔改一番,但从各种税收上,估计就得再高个10几万。直接拉低了其在咱们国家的竞争力。另外对中俄来说斯巴鲁都是进口车,但是在零部件上的进口和价格体系上却有着极其的不同。在俄罗斯想买到纯正的日规配件很容易也相对便宜。
好了,这是从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来看为啥森林人在俄罗斯卖得不错(这里的卖得不错是指按照小众车型的销量来看,请勿进行非同类车型比较....因为会很受伤)。森林人这个车在俄罗斯人眼里优点很多,甚至我们眼中的缺点在他们眼睛里都是优点。举几个例子看看~
1.?动力问题:饱受我们诟病的小马拉车的动力问题在俄罗斯日常的森林人使用者来说是不存在的。冰雪路面上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低重心和森林人的大扭矩满足了他们的日常需求。使他们能够欢乐地开着森林人在湿滑或冰雪的林间小路上穿梭,安全舒适地享受着周边美景和驾驶乐趣。
你别看俄罗斯版本的森林人现在也只有2.0和2.5的轻混动,绝大多数保有的俄罗斯森林人还是老版本的3.0排量的自然吸气和2.0涡轮的是他们的最爱,因为蓄电池在寒冷天气下的使用寿命使得俄罗斯人对所谓的新能源一直不太感冒。尽管2021俄罗斯上市的新一代森林人也是用轻混的模式,但是在俄罗斯市场的日常宣传中,并未作为亮点在宣传。
2.?烧机油的问题:对于俄罗斯而言,烧机油?烧吧,不在乎,反正比水便宜。俄罗斯只听说洗不起车的,没听说舍不得机油的。玩不起保时捷,还烧不起机油
3.?噪音:俄罗斯人对森林人车内的噪音追求是两级分化极其严重的。要求高的,车身的整体隔音效果都要重装,甚至要装航空级别的隔音材料,(宇宙里很吵吗?)原厂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对噪音追求低的原配已经算很安静了。压根就不关心噪音。所以原厂一般都够用。至于风噪和胎噪,在俄罗斯即使你再怎么在意,凛冽的冬季寒风,加上所有车辆冬季胎加钉之后与柏油路面摩擦的声音,用酸爽都不足以形容。什么隔音设备感觉都无力,所以,就“享受”吧。
4.?车内空间:俄罗斯人对车内空间的要求比咱们要低很多,官方宣传里也是一位妈妈在换着角度摆弄她的婴儿座椅,很宽敞。而且他们很会利用森林人的车外空间,并加装很多的车外配件。后车门1米3的宽度,比较宽敞的进深,也满足了他们短途的需求。多余的东西可以放到车顶和后门加装的配件上。
5.?内饰: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内饰...似乎不太重要。老埃在Yandax上连吐槽斯巴鲁内饰的文章和帖子都找不到。据说这车被开回家后,里面没用的东西(至于什么东西没用,请根据战斗民族的用车习惯自行脑补)都会被拆掉放在车库里。然后就加装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斯巴鲁的森林人SG9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都是款非常合适的车,也一直受到他们的青睐,周末全家开着车去郊区游玩,有暖炉,有小湖,林间小路,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本期也多是寒冷地区的和案例,给大家感受一下这别样的风格。在下期文章中,我们来看看,斯巴鲁森林人和Brz的中国情结(劫)。
Pics?from Ins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战中苏联是如何抵抗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三年的围攻的?
关于驱散雨云的例子
比如下面的文章(转)
普京要圣彼得堡天气干爽庆典期间飞机上天防雨
------------------------------------------------------------------------------
2003年05月23日 22:43
中新网5月23日电下周,俄罗斯古城圣彼得堡将迎来她的三百岁生日,届时来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元首还将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召开峰会,共商国际大事。为保证庆典期间圣彼得堡天气晴朗干爽,普京总统已经作出了精心的安排:飞机上天防雨。
届时,载有干冰的飞机将飞向高空,将富含水份云层挡在圣彼得堡空域之外,这样雨水就不会不识趣的来打扰渡者和各国的贵宾。圣彼得堡地球物理气象台首席物理学家弗拉第米尔.斯德帕纳科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云抵达这个城市边界前是‘干’的。”
为重大活动进行天气保障,对圣彼得堡气象台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数十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发展“天气改造”技术。驱散雨云、化解冰雹、阻止雪崩、为机场除雾,还有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降雨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阻止降雨的最好办法是让雨云在抵达“保护区”前降雨。俄罗斯的飞行员们这一次要守候在圣彼得堡上空,目标是盯紧一片片雨云。和他们同机的地球物理学家一声令下,飞行员就会在一英里外将干冰喷向前方的雨云,10到15分钟后,注入干冰的云层就会开始降雨。
据称,俄罗斯首家私营天气控制机构“大气技术局”也将参加圣彼得堡庆典的天气保障任务。俄罗斯的“防雨”飞机在天上巡逻要一直坚持到5月31日圣彼得堡峰会结束。
二战期间,德国坚信只要攻占列宁格勒,苏联就会崩溃。
列宁格勒是圣彼得堡。1917年,列宁在圣彼得堡领导了十月革命。1924年,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改名为圣彼得堡。
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饥饿”是主题。城市里的食物越来越少。士兵每人只能得到500克面包,非战斗人员每天只能得到300克。最糟糕的是,工人和孩子每天只能吃125g面包,也就是“混合面包”。
德军的目的是饿死列宁格勒人口300多万,打击苏联的反德士气。苏联***斯大林已经作出指示:不惜任何代价,无论牺牲有多大,我们都要把粮食送到列宁格勒。
苏联幅员辽阔,丰富,但不缺粮食。缺少的是把它送到列宁格勒的手段。
最早苏联用的是空投。这是个好主意。莫斯科的特种部队航空旅在几个月内已经向列宁格勒投入了4300吨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所有民众的需求。需要另一种方法。
斯大林盯着列宁格勒的地图,皱着眉头。突然,他眼前一亮,一大块蓝色映入眼帘。
这个蓝色的大湖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多加湖,原名涅瓦湖,面积184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深处230米。拉多加湖位于列宁格勒东郊,最远距离20公里。拉多加湖东南有涅瓦河,经列宁格勒流入芬兰湾。
战前,列宁格勒有一条从市区到奥西洛维茨港、拉多加湖的客运水路。德军围攻列宁格勒后,拉多加湖对列宁格勒的重要性并非不为人知。但是,德军却是千里奔袭,节节败退。我们带的武器,重点是攻城,不能完全覆盖拉多加湖。
这让苏联人看到了机会。
从苏联各地运来的粮食集中在拉多加湖东岸,然后趁德军不备,将800吨粮食运往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港。列宁格勒也被通知尽可能修复港口。但在秋天,拉多加湖气候恶劣,强风是家常便饭。为了阻止苏联通过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德国轰炸机经常在拉多加湖水面巡逻,发现一艘船炸毁了另一艘船。
许多运粮船还没走多远就被德国人炸沉在了湖底。
斯大林说:“继续运,看看我们有没有更多的粮食或者德国的炮弹!”
1941年9月12日后,苏联加紧入侵列宁格勒。驳船装载着谷物、罐头食品和鱼。虽然德军用轰炸的方式将其拦截,但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两个月内,苏联强行向列宁格勒运送了6万吨各种食品。
其实苏联不怕德国的炮弹。毕竟德军炮弹有限。你最怕什么?上帝啊。
拉多加湖的纬度很高。入冬后,拉多加湖开始结冰。苏联运粮到列宁格勒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但列宁格勒如果不能及时送到,也撑不了多久。
我该怎么办?因地制宜。由于拉多加湖结冰,将开辟一条冰上救援道路。
然而,冰路最大的危险是冰的厚度不够。正常情况下,拉多加湖在每年的12月底之前不会结出厚厚的冰。十一月的冰很薄,汽车无法在冰上行驶。苏联的是列宁格勒,可以等到12月底,但是有危险。能持续到12月底吗?
显然不能。车太重了,可以用马拉的雪橇。马的重量很轻,但是因为太轻,大风一吹,所有的马都被吹进了湖里。
时间不等人,只能用车。
列宁格勒已经开辟了一条冰路,随着天气转凉,冰层越来越厚。汽车在结冰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有时会把冰推出裂缝,掉进湖里。截至12月1日,已有40多名汽车司机失业。然而,只运送了800吨粮食
不过,苏军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城内苏军收复重镇提赫文,距离苏军向城内输送物资的距离非常近。
苏联不惜一切代价开辟了几条人生道路,各路部队维护着这些人生道路。当拉多加湖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时,车队可以畅通无阻地前往城市运送物资。
苏联拉多加湖上有加油站和供热站,过往的汽车可以在这里加油取暖。拉多加湖更像是苏联的多余之地,德国人面对苏联的“招数”束手无策。在此期间,苏联通过冰路向列宁格勒运送了27万吨粮食、5.5万吨石油、2.3万吨煤炭和数万吨武器。此外,车队从该市疏散了5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
苏联不计成本,只用了18天就建成了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生命线。火车的运输能力远大于汽车,列宁格勒的物资短缺得到了有效缓解。虽然德军不断轰炸,但苏联每天能开2250辆满载货物的货运列车进城。
在全国的支持下,列宁格勒在围城战中越打越勇,终于在1944年1月27日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