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对流天气

2.对流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对流天气

分析对流天气步骤_对流天气系统

所谓的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在出现雷暴的同时,伴随着强风,短时强降水,以及冰雹等出现的天气现象。

强对流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是小于200公里的,有的仅有几公里。但是这种天气的破坏力很强,我们通常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的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气体。

既然强对流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所导致出来的天气现象,那么它发生的时间,便多为夏季,尤其午后到傍晚。

因为在夏季,白天,地面可以不断吸收太阳所发出来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同时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之后,就会膨胀,而且密度也会减小,这时大气就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这就好比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则处于水缸上部时,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就会浮到水面上去。

同样的道理,当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由于上升到了一定高度,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为水滴。当这些水滴坠落时,又会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小水滴就逐渐被集合成为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再无力支持它的重量,最后下降,变成为雨。

对流是怎么形成的

 对流,字面意思是指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也是对流性天气的简称,对流性天气主要指雷暴、飑、冰雹、龙卷等天气。那么你对对流有多少了解?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对流的相关知识。

 对流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对流性天气的产生离不开水汽。大家都知道,没有云就不会下雨,而水汽就是成云致雨的最基本条件。水汽越多,空气湿度越大,可降水量越大。因此,当发生持续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一个地区就会长时间的处在空气饱和的状态。

 其次,大气必须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是不稳定层结条件。听上去很难懂,但解释起来很简单。众所周知,水比油密度大,将它们装在一个瓶子里的时候,必然是水在下层油在上层。如果倒转瓶子,油和水就会首先进行混合、翻滚,最后再次形成油在上、水在下的情况。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清楚了:油在上、水在下的情况是稳定的,如果是水在上、油在下的不稳定情况,二者之间就会混合、翻滚。

 大气也与之类似,冷空气比暖空气密度大,因此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情况,大气层结就不稳定了。一旦有触发机制,冷暖气团激烈碰撞,就产生了雷雨大风等对流性天气。

 ?触发机制?便是对流性天气产生的最后一个条件。它的学名叫做?抬升条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夏季的午后,太阳辐射强,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地表增温迅速,地表温度远高于空气温度。

 在地表加热作用下,越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越高,而空气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因此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密度越小,就越容易向上层运动。当这样?向上?的运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不稳定的空气就被激发,如果再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性天气就产生了。

 对流性天气的天气现象成因分析

 发生雷暴时,通常出现雷电、降雨、阵风等天气现象以及压、温、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雷暴云的成熟阶段;下面分别讨论它们的成因。

 雷电

 雷电是由积雨云中?温差起电?以及 其它 起电作用所造成的。一般当云顶发展到-20摄氏度等温线高度以上时。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第一次闻雷表明云顶已达-20摄氏度等温线高度附近。随着云顶增高,闪电、雷鸣便愈益频繁。一般来说,云中放电强度及频程度与雷暴云的高度、强度有关。因此,雷电现象可用以判断雷暴强度。

 降雨

 在雷暴云中上升气流最强区附近,一般有水滴累积区,当累积量超过上升气流承托能力时,便开始降雨。由于累积区中的水倾盆而下,因而造成阵雨或暴雨。阵雨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雷暴群和雷暴带形成的降水区也呈片状或带状。由于雷暴群(带)中,每个单体强弱不一,所以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因雷暴云常常跳跃式地传播,因此降水量也有跳跃(间隔)式分布的情况。

 阵风

 在积云阶段,地面风一般很弱。低空有向云区的辐合,促使上升气流发展。到了雷暴云的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冲到地面附近时,向四周散开,因而造成阵风。一般来说,阵风发生前,风力较弱,风向不定,但多偏南风。阵风发生时,风向常呈气旋式旋 转,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转。移动缓慢的雷暴。云下的流出气流几乎是径向(即向四面八 方铺开)的。然而多数情况下,在雷暴移向的下风方的风速要大于上风方。

 压、温、湿的变化

 由于下沉气流中水滴的蒸发使下沉气流几乎保持饱和状态。所以下沉空气由上层至下层是按湿绝热增温的。上层冷空气虽然在下沉过 程中会变暖些,但升温率小,到地面时,仍比四周地面空气要冷。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 的冷空气团,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

 当雷暴云向前移动时,云下的雷暴高压也随之向前移动,当它移过测站时,就使该站发生气温下降、气压涌升、相对湿度上升、露点或绝对湿度下降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其变化幅度取决于雷暴云的强度和测站相对于雷暴云的位置,雷暴中心经过地区变化明显,边缘地区则变化较小。

 对流性天气的影响范围

 对流性天气十分激烈,容易成灾。其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所以通常是一种局部灾害性天气。但是有时也会发生大范围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其影响范围可达数十县到数省,持续时间可达一天左右。

 例如,1962年6月8日,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范围内有二、三十个县下了大冰雹。又如1974年6月17日在北起山东半岛,经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南至浙北、赣北及鄂东等广大地区上,自北向南先后发生了8-12级大风或冰雹等严重天气。国外也有类似情况。

 如1974年4月3月晚至4日有一百多个龙卷袭击了美国的12个州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这些大范围的强雷暴会造成大范围的严重灾害。

 对流性天气不仅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很大,而且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也很大。例如,由于积雨云中有强烈的扰动、结冰和放电现象,对飞行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即使是一般的雷雨天气也会对其造成危险。所以做好对流性天气的预报,预防对流性天气的突然袭击,对于防灾、抗灾、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对流性天气一般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所以在预报工作中,除了应用天气图 方法 外,最好还要配合中尺度天气分析及雷达、卫星探测等方法。下面介绍对流性天气的基本知识及预报方法。

?

 看过?对流是怎么形成的?的人还看过:

1. 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

2. 云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形状

3. 水是怎么形成的

4. 自然温泉是怎么形成的

5. 大气层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