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多地发布雷雨大风**预警,强对流天气来了如何防御?

2.防气象灾害小知识

3.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人们该如何未雨绸缪?你都是如何应对的?

4.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迎来强风暴,这种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5.苏州发布雷暴大风红色预警,面对极端天气需要做哪些防范?

6.我国六月飞雪,11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12省市强降雨,如何应对?

全国多地发布雷雨大风**预警,强对流天气来了如何防御?

积极应对风暴天气的句子_积极应对风暴天气

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强对流准备。只要捕捉到强对流天气的迹象,气象部门就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户外电子屏幕等渠道发布闪电、风暴和意外之财等相关预警。一旦市民收到预警信息,他们应该意识到防止严重对流,并做好避免闪电和风暴的准备。

强天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各种强对流气候形成的物理过程并不完全相同,这与下垫面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密切相关。此外,强对流气候是以大尺度气候系统为基础的,它影响或决定着中小型天气系统的产生、发展和移动。强对流气候的本质是有效能量转换和释放到大气中的相互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对流上升运动的动能。强烈的气候是由强烈的空气垂直运动引起的。

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强对流气候灾害一般可概括为风灾、洪灾和冰雹灾害。当强对流气候发生时,多个灾害往往同时发生,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风暴、龙卷风、雷暴和大风线最显著的气象要素之一是强风。尽管痰线的水平规模较小,但在其影响范围内会发生强风暴雨灾害,可能导致树木倒塌、房屋倒塌、碎片飞扬、人畜伤害和农作物坠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强对流气候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强对流气候灾害与强对流天气的类型、范围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强对流天气的防范是什么?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强对流气候频繁发生,强度呈上升趋势,破纪录的历史极值屡次出现。因此,公众应首先提高对预防强对流气候风险的认识,并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储备和积累预防强对流气候的知识和措施;二是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水平,加强各项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防气象灾害小知识

1.防灾减灾知识

原发布者:XX心魔

防灾减灾小知识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

2.防灾常识有哪些

1、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不要盲目乱跑。火势小可参与扑救并快速拨打119报警。火势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2、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如衣服着火,应水浸、水淋、卧倒翻滚,不要直立奔跑或站立。逃生时应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逃生时,不可互相推挤,不要急于跳楼。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3、在高层建筑内遇火灾逃离时,若下层楼梯已冒浓烟或被大火封堵,不要硬行下逃,向上逃离更安全,可以到凉台、天台等地等待救援。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住所如果离楼顶较近,可直奔楼顶平台,发出求救信号。

4、洪水来临时,要选择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子盖紧、密封。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浮力。

5、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如水太深,站不起来,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如不会游泳,千万不要慌乱,可按以下两种办法行动:一是面朝上,头向后仰,双 *** 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二是迅速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并向其靠拢。

6、落入水中时要及时脱掉鞋子,减少阻力,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呼吸。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可能节省体力。要及时躲避漩涡及水中夹带的石块等可能危及身体的重物。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7、如果车掉进水中,必须在水漫至车窗前逃离,这时车还浮在水面。当车沉没水中时,要摇起车窗,并打开所有车灯,作为求救信号。如果车门打不开,一定保证车内的人在水面以上。水漫到下巴位置时,车外面的水压能轻一些,这时打开车门,深吸一口气游到水面上。如果车门还是打不开,就设法砸开玻璃往外爬。逃生时,乘客可以互相牵扯,这样门既不会关上,又可以避免人被冲走。

参考资料:

中国 *** 网-防灾减灾小常识:公共场所火灾逃生技巧

参考资料:

中国 *** 网-防灾减灾小知识:洪水来临如何逃生?

3.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2、地震灾害与防范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热带风暴灾害与防范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4、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5、洪水灾害与防范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4.谁知道一些自然灾害的急救常识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

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 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

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

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

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

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

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

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 *** 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息的同时,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气象警报,并用手机短信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至用户,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预警情况心中有数,从而解决气象产品从气象局到普通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战略措施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防灾减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 *** 组织领导,各个部门积极响应。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气象部门在内部上下联动的同时,加强了与新闻、水利、民政、安全监督、海洋、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和紧密协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 *** 的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规范、高效的灾害管理工作流程。 战略措施6:分类防灾,针对行。

5.关于防御自然灾害的知识~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做好防风准备;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台风**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停止室内大型 *** ,立即疏散人员; 5、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2、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二、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暴雨**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家长、学生、学校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2、收盖露天晾晒物品,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3、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其它同暴雨**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防御指南: 1、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 3、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四、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橙色表示。对寒潮预警标准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

6.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 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

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 *** 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

7.关于防灾减灾内容50个字左右

防灾减灾,保卫家园

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剥夺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干旱就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其实,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这些种种人为原因,使灾情越来越严重。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或以南地区旱情达到百年一遇。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五个月,损失十分严重。截止到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区)受灾,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想必大家都会不禁心头一震。身为家园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地球家园,通过各方面的行动,减缓旱情。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从抗旱角度来说,确实不能抓大放小,应该二者兼顾。既要抓大,也要兼顾到小的问题。因为大的问题主要是重点工程,重点工程解决它是重点的控制性的方面的问题,但是小的又兼顾到面上,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解决生活用水,生产的一些必要的补充水源的用水,它是非常重要的,对老百姓来说,五小工程,也就是说小塘坝,小水窖,小水井等等这些小型的工程,对千家万户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都涉及到他们切身的利益,而且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关键还是要增加投入,要加大投入力度,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了,抗旱是面的概念,点多面广量大,所以光靠 *** 的一点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动社会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补充水源,还要节约水源,必要的宣传循环用水和不随意用水,使大部分人民都投入到内,这样,在缓解旱灾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久而久之,旱灾一定会渐渐离我们远去。

在灾害中,除自然灾害外,还有一些人为的灾害。比如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其中,火灾时最常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我们平时在任何地方,也应注意周围的防火安全,以免发生火灾。

在还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资源,一些灾害也就会离我们远去。

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人们该如何未雨绸缪?你都是如何应对的?

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人们该如何未雨绸缪?你都是如何应对的?

“主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虽然天气变幻莫测,但目前随着风云观测卫星、雷达等观测手段的变化,面对强对流,天气可以利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加强“监测-研究-预测-预警“风险大,改善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测?城市和公众对即将到来的强天气有何反应?我们请中央气象站主预报员张涛介绍天气监测预警情况;同时介绍了深圳市气象局和湖南省气象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影响。找掩护并且冰雹来了,要迅速进入房屋,或在坚固的掩护下避难。如果没有合适的掩护,那么背着风坐着,双手放在头后面,以保护头部、胸部和腹部免受攻击。

远离易碎的东西。这样做时,应留意是否有危险物品容易落在四周,以免落入陷阱。当心远离窗户的玻璃制品,因为冰雹会打碎玻璃,伤害人。小心接触。在避光、高压电线和变压器时,避免接触。出门前检查发动机盖和机器门的密封性、雨刷和制动器的状况,发现缺陷并及时排除。行驶时需要降低速度,使机器前后保持距离,雨天能见度低,可以打开雾灯。

路面只有不超过一半的车轮,当普通汽车可以正常通过,但为了减慢速度,太快的水被空气滤清器吸收,导致发动机熄火。如果车辆在水上行走时熄火,应在水位未完全上升之前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水位过高时,千万不要在车里等待救援,以免危及人民群众的安全。夏季是天气对流最强的时期,经常有强短期降水、强雷暴、强风暴等,排水设施差的城市可能会发生洪水,而在地质构造薄弱的地区——如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短暂而强烈的降雨可能会迅速提高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从而导致洪水,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迎来强风暴,这种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顾名思义,强风暴天气就是由强的风变化而成的天气,常见的强风暴天气是由多种单体风暴组成,也有一些由超级单体风暴形成龙卷风和冰雹等等。强风暴中龙卷风的尺度可能有极其高的距离,会形成黑风暴,黄土和黄沙都会被风扬起,那么强风暴天气有哪些危害,面对强风暴天气应该如何预防和采取措施呢? ?

一、强风暴天气危害

强风暴会引发风暴潮,暴风,暴雨洪水等一系列灾害,会造成极大的财产甚至生命损失,它在某些季节很常见,而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不仅仅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害,可能还会造成人身安全的损伤。其中,强台风甚至能够拔起一棵大树,而强风导致的一些强降雨也会对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海面上一旦发生强风暴也会对海面上活动的人造成一定的生命危险。

二、如何预防强风暴

强风暴中的台风一般都是有预兆的,最外边一般是卷云,是羽毛形状或马尾形状的,当这种云在某个区域出现并渐渐增厚后,成为越来越密的形状,则有可能有大型台风来临。除了观察天空之外,我们每天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有可能发生强风暴的天气要关紧门窗,尽量避免外出。清理好各种排水系统,保持其正常,以预防在暴风来临后随之而来的暴雨导致雨水积累。外出前个人的服装等装备要完好,交通工具和手机等联系工具也要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以便时刻保持联系和能够及时开车回到室里。

三、遇见强风暴的措施

如果在室外遇见风暴一定要及时返回室内,等待风暴结束;行人要及时躲避到地势比较高的建筑物旁边,千万不能躲在广告牌,路灯牌,大树等下面;在强风暴束后一般会有大雨,如果车辆要在雨中行驶,会有大量水汽出现,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视线,以防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在超过车辆允许的水面高度时一定要更换其它适合的路线;在海域遇到强风暴时,要把船只停靠到避风港,在风暴结束后也不能出海,以防再次遇到风暴。 ?

大自然时刻会给人类带来考验,面对风天气或者暴雨天气,我们一定要时刻做好准备才能够保障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认真应对,积累足够的经验,就能通过一切考验,过好未来的生活。

苏州发布雷暴大风红色预警,面对极端天气需要做哪些防范?

是什么系统造成了本次极端的强对流过程呢?实际上,造成这次强对流图是今天下午的时候华东雷达拼图,从苏中的盐城,一路往南到苏州、嘉兴一带的红色回波,就是这根飑线的主体。飑线就是这么一条长约数百千米的由一个个雷暴单体构成的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与飑线有一个明显的夹角,飑线过境之处往往会带来强烈的雷暴大风冰雹天气。而今天的这根飑线和一般的飑线甚至还有点不同——这根飑线长度较长,而且强度极强,所经过的地区甚至能够出现 12 级以上的阵风,内部还镶嵌有一些超级单体风暴,所经过之处都发布了龙卷预警。

对于这种飑线,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做 Derecho。它并没有正式的中文译名,指代的是宽度几十千米,长度数百千米,且其上大部分地区出现了 25m/s 的破坏性阵风的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强的强飑线系统。实际上,这种 Derecho 事件在我国一年只会出现两次左右,昨天影响郑州的也算是一个 Derecho 事件。在两天之中出现两次 Derecho 事件,其显然是非常不一般的。

这一道深槽的槽前有着正涡度平流,这使得槽前不断的减压,上升气流较为活跃。如果观察低空的切变线。,会发现这道槽的槽线是超前于700hpa切变线和850hpa切变线的。换而言之,其呈现一个前倾结构,是一道前倾槽。这种结构可以使得中高空槽后引导的干冷气流叠加在低空的西南暖湿气流。上,从而提升层结的不稳定,进而利于强对流的触发。

而从中尺度的环境场来看,华东长三角地区受到低空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850hpa等比湿线12g/kg线推到苏中,上海附近700hpa比湿达到9g/kg,利于湿对流和短时强降水的形成。850hpa在中一带有>=24度的暖中心,且20度的温度脊一路延伸到苏北。长三角地区位于暖中心的温度脊的顶点。这些条件体现出了大气低空的高能高湿,为强烈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能。

从探空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最不稳定层抬升的对流有效位能为 2200J/kg,若采用午后地面观测数据(T=36.4,Td=26)对混合层进行订正,则可见对流有效位能可以超过 5000J/kg,体现了极为强烈的不稳定能量。需要注意的是,清晨的探空中若从地面层抬升,对流抑制指数达到了 -150J/kg,可见如此大的不稳定能量在清晨由于低空的逆温层,被积蓄无法提前释放,是在午后的地表被充分加热之后,配合线性对流系统的迫近提供的强烈抬升,从而得以使用的。而从相当位温来看,上海 850hpa的。

而本次过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的大风。而对于此种雷暴大风过程,其大风则来源于两点——系统的移动速度以及降水拖拽造成的中层动量下传。对于前者,造成本次强雷暴过程的 Derecho 移动速度可达 60km/h,系统的高移动速度本身就警示着强烈的大风(一般而言,当移动速度达到 12m/s 就意味着有 8 级大风,19m/s 就需要注意 10 级以上的暴风)。而对于后者,极为强烈的降水拖拽作用是引起极端大风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观察对流条件,除了高的对流有效位能之外,整层可降水量达到 65mm,这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而此外,0-3km?风切变达到 8m/s,0-6km 风切变为 10m/s,均为弱-中等条件,看似并不利于对流风暴的组织化发展,但是这一条件随着前倾槽的进一步东移,以及强烈线性系统本身就提供了组织化条件的原因,是有所改善的。这样一来,对流模式就更加倾向于多单体风暴或者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这种高组织度的风暴单体有着更大的影响范围与时间,以及更强的强度。这也进一步加大了降水强度、风力与雷电活动。

本次过程中出现的大风,由于仅有湖州雷达唯一一个公开资料,其观测距离过远(100km),因而只能供参考。但是湖州雷达的径向速度图中可以观测到影响苏州的强烈风暴单体出现了速度模糊,这意味着在雷达扫描的层面上出现了或达 30m/s 以上的强烈大风,而其下传到地面便出现了这次的破坏性大风。苏州出现了龙卷吗?实际上,并没有。龙卷风在城区中是很难着陆的,而且本次过程中在苏州也没有什么中气旋等去指示龙卷涡旋的信号。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网图中的龙卷只是一些碎雨云,但是它配合着这么破坏性强的大风,也确实会让人联想到龙卷风。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包含苏州在内的苏中南以及上海,是龙卷的常客。去年的 5 月 14 日,苏州吴江区盛泽镇发生了 EF3 级强龙卷,造成了多人死伤。国内目前正在大力推广龙卷预警,若是在雷暴大风/雷电预警/大风预警的预警报文中如果出现了“可能出现龙卷风”等字样,需要多加关注,即使没有龙卷风的发生,这一次强对流过程也往往弱不了。

这一道深槽的槽前有着正涡度平流,这使得槽前不断的减压,上升气流较为活跃。如果观察低空的切变线,会发现这道槽的槽线是超前于 700hpa 切变线和 850hpa 切变线的。换而言之,其呈现一个前倾结构,是一道前倾槽。这种结构可以使得中高空槽后引导的干冷气流叠加在低空的西南暖湿气流上,从而提升层结的不稳定,进而利于强对流的触发。

我国六月飞雪,11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12省市强降雨,如何应对?

我国六月飞雪,11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12省市强降雨,如何应对?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影响究竟是有多么的大。一旦自然界出手,人类就会显得非常的渺小。我国6月飞雪的消息也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除此之外还有11个省市如今正在遭遇雷暴大风或者是冰雹,有12个省市如今遭遇了强降雨,面对如今这个局势,我们应该要怎么来应对呢?个人看来应该是要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应对:

01,气象台及时发布气象消息

今年的气象可以,看得出来是不太稳定的,有多个省会城市如今出现了大风或者是下冰雹的情况,像是贵州湖南等省份,最近更是遭遇了强降雨。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气象台要及时做好气象的发布工作,应该要及时跟进当地的具体气象情况,并且及时作出报道,让人们在出行的时候注意做好相对应的措施。里面有部分行人出门遇到下大雨或者是下冰雹的情况,不知如何应对。

02,及时监测气象,有问题展开紧急疏散

如今这段时间是属于强下雨季,除了雨水比较多之外,最近的冰雹和大风事件也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种温差比较大,自然气象飘忽不定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就一定要做好监测气象的工作,要及时监测气象的具体情况,有问题的话就要展开紧急的疏散工作。

03,注意保护大自然,以免气象的再度恶化

最近这段时间光是看气象的表现,可以说已经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害怕了,6月份的天气突然下起了大雪和冰雹,而且多处都因为下雨导致出现了洪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人类还没有危机意识的话,那么不管以后科技多么的先进,也是没有办法面对的。如今大自然已经给出了我们警示,作为人类更应该要知道注意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不仅在平时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也应该要自发的加入到守护生态环境的大队伍当中,注意种树、植树,这样才能够预防出现洪灾。

面对这一次我国6月飞雪,十一省市有雷暴大风或者是冰雹,12个省市已经出现了强降雨的情况,我们还是应该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不仅是在平时应该要及时监测好气象并且及时作出报道,让人们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而且还应该要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大队伍中。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才能够避免这种极度恶化的天气再出现。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